主打个性化和“松弛感” 近八成受访青年拥护举办极简婚礼
不早起 、无车队 、无接亲……2023年6月的一天 ,在北京的一处小四合院 ,95后湖南姑娘盛韵颖和爱人孙昊哲举办了一场流程简单、只有朋友参加的XM外汇平台小型婚礼 。“我会久久沉醉于那一天的爱意、歌声与笑容。”每每回忆起这场小院婚礼 ,幸福和感动都会涌上盛韵颖的心头 。
近年来,极简婚礼目前成为年轻人流行的婚礼方法。告别繁杂冗余 ,年轻人对婚礼的追求越来越偏向“简单”和“轻松” ,更看重内心的感受 。近期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对1251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呈现,78.4%的受访青年拥护举办极简婚礼 ,64.2%的受访青年觉得极简婚礼的流行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自由的体现,63.4%的受访青年认为极简婚礼应取消婚闹等不良习俗 。
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婚礼”
睡到自然醒 ,不用赶流程,用大把时间记录和伴侣的幸福瞬间 。仪式上,温暖的集体问誓取代了旧有煽情的“交接礼” 。饭后派对中,大家一边挥舞荧光棒,一边唱歌跳舞玩游戏 ,欢笑声响彻小院的上空 。IC Markets外汇代理
“这是xm外汇官网开户一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婚礼,我们拥有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穿婚纱 ,第一次自己写誓词,第一次共跳一支舞 。”盛韵颖说 。
“我的婚礼人数很少,就十来个人 。”去年9月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俞嘉雯和爱人在山上的艺术庄园举办了一场极简婚礼 ,参加的只有最好的朋友,婚礼环节也都是自己想的 。晚餐后的派对中 ,他们自己策划流程,准备奖品和礼物,“让朋友一起做游戏、拿奖品 ,大家都开高兴心的 ,我们就很幸福很满足”。
随着年轻人逐渐掌握自己婚礼的话语权,极简婚礼目前一些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调查呈现 ,48.8%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理想中的婚礼类别是“简约时尚的婚礼派对” ,占比最高;仅有21.3%的受访青年会持续举办“旧有盛大的婚礼仪式”。
在盛韵颖看来 ,旧有婚礼中最应该删减的就是一些不良风俗 ,此前,她总能在短影片平台上刷到体现娘家将新娘“扫地出门”、切“离娘肉”等习俗的影片 ,BBMarkets外汇让她很反感,“我尤其受不了母亲对女儿交代‘过了今天你就不是我们家的人了’之类的话”。
“我们到现在都不能理解 ,结婚的时候为什么要租车绕城走一圈。”俞嘉雯和爱人在婚礼策划上并不看重所谓“排场” ,“我们的婚礼自己出钱 、自己做主 ,双方父母也都能理解” 。
数据呈现 ,在婚礼中 ,受访青年觉得最没有必要的素材依次是:堵门等恶搞游戏(62.9%)、婚闹等习俗(56.7%) 、冗长繁琐的仪式(50.5%)。其他还有 :过度煽情的环节(45.2%),给宾客敬酒(31.7%) ,车队接亲(29.6%),早起准备(25.6%)等。
苏州90后婚礼策划师严俊凯已经从事婚庆领域十余年了 ,他发现 ,近年来向他咨询“三无婚礼”“极简婚礼”策划的新人变多了 。他表示 ,旧有婚礼流程上卡得对比紧,而极简婚礼更自由 、更具个性化 ,“你不需要凌晨4点起床化妆,睡到自然醒,拍拍照 ,仪式开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历,严俊凯总结了3种极简婚礼的方法:一是“无车队”“无接亲”等 ,在一些流程上进行简化;二是新人旅行结婚 ,通过直播的方法与婚宴现场连线;三是整个婚礼布置得很简单,不需要司仪 ,自己当主持人 ,大部分时间都在拍照 。“很多新人连婚纱照都不事先拍了 ,就在婚礼当天拍照留念。”
“婚礼当天拍的图像比婚纱照要好太多了 。很自然真实,还有纪念意义。”没有了接亲 、车队 、伴郎伴娘 ,俞嘉雯在婚礼当天睡到自然醒,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拍了一组写真,之后提升了伴侣互相写“誓言信”的环节,还和爱人一起亲手布置了迎宾的甜品台,“我最回味的就是这两个环节 ,这是属于我俩的安静时间 ,两个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这才有仪式感”。
调查中 ,78.4%的受访青年拥护举办极简婚礼 。63.4%的受访青年认为极简婚礼应当取消婚闹等不良习俗 ,50.0%的受访青年认为极简婚礼应体现在“费用低,不奢华”,49.2%的受访青年觉得极简婚礼应该“流程简单,不繁琐”。其他还有 :规模小 ,参与者少(42.9%),无伴郎伴娘(29.6%) ,重视情感和个性陈述(29.4%) ,无接亲(24.5%) ,无车队(21.3%)等 。
盛韵颖的爱人孙昊哲觉得,北京小院婚礼之所以办得轻松舒适 ,是因为到场的都是年轻人,有更多共同兴趣点。简化了所有旧有环节 ,可以留给新人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
拒绝“流水线” ,年轻人需要个性化的婚礼记忆
一场极简婚礼办下来 ,俞嘉雯和爱人总共花费了两万元出头,除了婚庆场景布置的5000元,他们把更多的预算花在了摄影和摄像上,“我觉得那天是需要好好记录的”。在派对欢乐的气氛下,许多真实自然的幸福瞬间都被镜头捕捉到了,最后呈现的效果也很好。虽然是小预算婚礼,他们也觉得幸福感满满 。
“极简婚礼是简约又精致。”为了让婚礼呈现理想的效果 ,从仪式的策划到每一处花材的选择 ,盛韵颖都亲自对接。除此之外,摄影摄像、跟妆也是他们对比看重的要素。
数据呈现,婚礼预算规模大致在5万元-10万元的受访青年占比为40.0%,选择1万元-5万元的占比29.1% ,选择10万元-20万元的占比22.6%。场景布置(53.3%) 、妆容(52.5%)、仪式(50.1%)是受访青年认为在婚礼中最关键的三大元素 ,占比均超过半数 。
严俊凯是2012年开展从事婚庆领域的 。在他的印象里,那时候的婚庆现场布置起来很简单 。2017年之后,整个婚庆领域的推动似乎实现了一个“大跳级” ,旧有的婚礼“四大金刚”(指婚礼上的司仪 、化妆师、摄影师和摄像师——编者注)的要求目前发生变动:一方面 ,婚礼司仪的需求降低了,更多新人选择自己主持这场人生中最关键的仪式;另一方面 ,市场对场景布置、摄影摄像 、跟妆等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以前的摄影摄像可能只是简单记录,现在的片子既要节奏好,又要整个画面很精美,有的甚至要达到影片级的水准 。”他并且发现 ,新人自主参与婚礼策划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
在婚礼上 ,俞嘉雯尝试自己写了主持稿,仪式进行的时候,却一时动情没按照稿子来,想到哪儿便说到哪儿,但感觉现场效果也还不错。“可能婚礼司仪说的话都差不多 ,大家有点审美疲劳了,看到我们自己上去主持,所有人都特别认真地看着,满怀期待地听我们说话 。”
对俞嘉雯来说,婚礼上的集体问誓和暖戒礼是最让她感动的环节。虽然宾客不多 ,但当所有人拿起问誓卡,说出那句“你愿意吗”的时候,她感觉心里更多了一些神圣感。当戒指盒在每个人手中传递,她觉得一枚小小的戒指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这对戒指承载了每个人手心的温度和祝福 ,最后被送到我们手上”。
“虽然是极简婚礼 ,但是每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的。”盛韵颖回想起备婚的日子,每一首播放的音乐、每一个卡点的瞬间都是自己策划安排的 。为了让这场婚礼充满特色,她特意在新人进场的时候设计了一条崎岖不平的石板路 ,“每块石砖上面都刻有一句代表性的歌词,它象征着我们的爱情,一路走过来很不容易”。
调查中,在提到婚礼中有哪些环节是必不可少时 ,说婚礼誓言(52.8%) 、交换戒指(50.0%)和父母致辞 、新人改口(49.4%)位列前三。
“很多新人都表示,婚礼可以省略很多环节,但是需要一个记忆点。”严俊凯讲述 ,曾经有新人在福建平潭的一个沙滩上完成婚礼仪式 ,借助海岸线的长度,象征多年的爱情长跑。“现在年轻人不再需要流水线一样的婚礼了,他们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婚礼记忆 。”
年轻人期待从一场婚礼中收获什么
盛韵颖觉得,结婚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是需要“仪式感”的。“一场极简婚礼也好,简单的蜜月旅行也好 ,关键是通过这种方法去记录人生 。”
调查中,有75.9%的受访青年认为“结婚需要仪式”。64.2%的受访青年认为极简婚礼的流行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自由的体现 ,61.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因为年轻人的观念目前转变,不走“排场”更重感受 ,51.2%的受访青年觉得这一变动是受到了社交资讯和网络的作用。
“现在的新人办婚礼不像以前那样 ,按照旧有婚礼的流程走完就行,很多新人就想把婚礼当成一次聚会 。”严俊凯觉得,之所以很多新人看中极简婚礼 ,就是因为极简婚礼容易制造“氛围感”。整个婚礼是“好玩”的而非“沉重”的 ,是轻松的而非繁琐的。
俞嘉雯觉得 ,旧有婚礼的繁琐让很多年轻人感觉“很累” ,整场婚礼下来 ,新人可能也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就是走流程、有个交代就可以了。而办极简婚礼能让他们最大程度上自己做主,虽然可能预算很少,但满足感会更强。
“以前的婚礼更像是给两个家族的一个交代,现在的年轻人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在盛韵颖看来,旧有婚礼更讲究“排场”,婚礼场面越大,请的亲朋越多,好像就越代表嫁得好 、娶得好,多少有一种攀比的因素在 。但现在的年轻人不需要多贵的婚纱 、多豪华的场面,更在意让大家感受到婚礼的美好 、爱情的幸福。“这是一种观念的变动。”
年轻人希望从一场婚礼中收获什么?调查呈现 ,59.4%的受访青年希望能收获快乐和轻松的氛围 ,50.3%的受访青年希望能收获美好的回忆和纪念,50.0%的受访青年希望能有个性化的幸福体验。
婚礼已经过去大半年了 ,每次翻开图像,俞嘉雯都会回味起当天的画面 ,看到两人交换誓言信时落泪的瞬间,她还是会很感动 ,“这场婚礼是我们感情的认证” 。
“我觉得婚礼是人生中最关键的瞬间之一。”盛韵颖觉得 ,在属于自己的小院婚礼上 ,那些许下的誓言 、真诚的告白都是为了让自己记住那份初心 ,为美好的瞬间留下纪念。
受访者中,已婚受访者占49.2% ,未婚的占49.5% ,其他占1.3% 。00后占22.3% ,95后占31.3%,90后占32.5% ,85后占13.9% 。男性为44.8% ,女性为55.2%。来自一线都市的受访者占29.4% ,二线都市的占37.5%,三四线都市的占25.3% ,县城或城镇的占5.7%,农村的占2.1% 。
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王志伟